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326|回复: 9

    喝杯茶“认认家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洛阳阮文峰 于 2018-1-16 09:17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洛阳文峰- 阮克俭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让朋友来家里做客?眼看春节假期将近,各种聚会越来越多。我们小时候,可能都还记得,父母那一代人打招呼、会朋友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有空来家里玩儿!”。所以不少人儿时记忆中的家,总是家里人来人往不间断,家庭聚会很多。但如今,我们已经很少听到这句话了,甚至完全听不到。“家”这个字眼的含义,越来越多地意味着隐私、个人、界限......

    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朋友聚会选择饭店、咖啡馆、ktv,甚至是长途旅行,我们都不会再说“来家里玩儿”。能够到对方家里去,已经是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何以如此?这背后,是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更是城市发展造成的熟人社会瓦解、隐私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样的朋友能算的上真正的好朋友?我会想起过去的说法,“我去过他的家,还有他家的电话号码”。

    八/九十年代的家里,我同时交了新朋友,总喜欢请到家里吃顿饭,吃不了饭也要请回家喝杯茶,俗称“认认家门”。要好的朋友,喜欢到彼此家里做饭,打牌,甚至接上家用DVD话筒,唱上几曲。平日里晚饭过后,住得相近的朋友,喜欢互相串个门,到对方家里闲坐,喝点小酒,聊些有的没的闲话。我最常去张正君,还有孙书记家,因为他们都住在办事处大院里,我是吃了这家到那家的串串门,那些年会串门儿也是一份本事,今天去常通玉家喝酒,明天就得到王留顺家坐坐,后天赶紧到吴健坤,何百亭家、、、等等去转转,否则那家朋友会说几天也没有见来家坐,你俩是不是闹矛盾了?反应云云,所以是朋友就得天天见,天天串!

    今天的我们,交了朋友总也喜欢约饭,但都会选择商场闹市中新开的或有口碑的餐厅见面,很熟悉的朋友,会选择卫生质量没什么保障或者吃起来可能会没形象的街边摊,或者会选择走一走洛浦公园,再或者到KTV放歌。欢聚结束,大家就会借着城市灯光下的暗影散去,各自回到家中。仔细想来,“家”作为个人居所,整体上看属于私人领域,但有趣的是,这个居所中,似乎是理所应当地,一直保留着一块公共区域——“客厅”。客厅,顾名思义就是招待客人所用,是在家这个私人领域中特意预留的社交场所,从古时建筑中的厅堂设置,到现代楼房的居家设计,都不曾摒弃这一公共空间的设置。即便在房屋价格蒸蒸日上的今天,哪怕一套一居室的房子,仍留有“客厅”这一空间的一席之地。
    那么为啥我们渐渐不再习惯将人请进客厅,或者主动去别人家的客厅进行社交活动了呢?客厅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套在私人领域中的公共空间,它需要主人先打开私人领域,才能实现它的公共空间功能。于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打开“家”这一私人领域。不请自己来访素有不堪不妥。
    这些年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许多历史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早在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就超过了50%,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城市社会的到来使人类社会逐渐转换为一种新的社会样态,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城市居民普遍感到时间紧迫。私秘感、所以“认认家门”、“来家里玩儿”我们都不会再说了?那么朋友你上一次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是什么时候?是否愉快?你又如何看待朋友之间聚会场所的变迁?欢迎你留言跟我分享你的看法。洛阳文峰- 阮克俭



    发表于 2018-1-15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5 20: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