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180|回复: 1

    泾州古城遭破坏 评:重大建设项目预警机制不健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17: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9 i+ T- `; U) a9 I. w: o
    ) E( T! c3 l! J  @——从甘肃泾州千年古城被拦腰“铁”断说开去' J# k0 U* |* l/ R; z
    # l9 G) B# K. c! e4 @4 \3 h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过程中,位于甘肃平凉的泾州古城遗址遭严重破坏,当地文保部门曾两次发出紧急停工通知,均被无视。一方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遭遇按期完工的工期底线;一方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遗址,全面保护也是一条不可触碰的底线。地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两条底线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狭路相逢”,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孰轻孰重;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兼得?矛盾开始变得错综复杂。7 a  L' h" B2 I7 A

    2 t+ N9 l# f6 P3 w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对于此事,我们不支持争勇斗狠,也不愿看到相关一方以“不知情”为由将其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另一方却以无可奈何的不冷静方式阻碍工程进展。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助力经济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这对于任何一方政府和民众,都是梦寐以求的利好之事。铁路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经济支撑;历史文化资源反哺地方经济,给予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这两条本应平衡发展又相辅相成的路径,为何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却一再交错、相克,陷入僵局,有时甚至还多了一种“你死我活”的味道。纠结于此,或许,厘清矛盾产生的根源以及寻找可行的解决之道才是我们当下更应思索的问题。6 h+ i5 _5 J! B* j" a$ W: N
    ! f/ {( f( R2 ^) y- b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西平铁路建设破坏千年古城,首先反映出我们在重大建设项目上的预警机制不健全。诸如此类事件,承建方拿着批复的文件大兴土木、我行我素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不禁有所怀疑,西平铁路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在选择线路时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千年古城遗址的保护问题,抑或有所意识并已做过成本测算?在项目立项之时,相关文物部门究竟有没有参与,即便参与,又是否能够进入到最终决策环节?这都提醒着各级政府的文物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更提醒着我们亟须建立健全一种文物部门参与规划、设计和审批的机制,使各种文物在规划审批伊始就可以规避被破坏的风险。
    ( W( [* @3 p; N) i5 Z: G9 [
    ; g0 {  b# i. `/ P( P" ^0 G除此之外,事后协调反应机制的相对滞后,或许也是其症结所在。据有关资料显示,西平铁路2008年7月即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同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而遗憾的是,直到2009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才以(2009)902号函件形式,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建设方案批复甘肃省文物局。我们不禁要追问,在预警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当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续的快速反应又在哪里?毕竟,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泾州古城,经不起推土机冰冷的铁臂,弹指一挥间,墙体随即灰飞烟灭,这又岂容相关文保部门怠慢?" V* N3 b/ p8 `) M& I) q7 l

    2 R. k' t9 K1 v4 {( `/ h事前不预,事后亡羊补牢,我们不提倡这样的做法。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既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前瞻意识与历史眼光,也少不了紧要关头当机立断的问题意识,若是如此,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 m9 ~4 C% J8 W5 q
    3 R7 V4 R) V( r7 ^作者:王新荣, f7 h( K# u2 T$ `5 t

    5 J& D# T% R8 ^1 B( ]- {( D
    发表于 2012-6-18 21: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