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西平铁路强行施工致千年古城遗址受损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03: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X" M+ ?7 H6 y; v2 ~( r& `, E" ^
泾州古城西城墙部分墙体在铁路施工中被破坏。 曹树林 高 翔摄影报道 8 ?! M: B& X) d1 J% j
9 h4 r7 F+ V! W! V( _5 h4 g# M
5 \0 V. ]$ T7 E" p- G9 H: p# w 核心提示
9 {5 Y0 ^4 P" J( x1 c2 l9 [8 B9 x2 y+ J9 t7 {8 @* P |
近日,记者接到群众举报称,在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过程中,位于甘肃平凉的泾州古城遗址遭严重破坏,当地文保部门两次发出紧急停工通知,均被无视。2 {- U( e) |5 J% y) a) z
1 ^2 d( [; d& V) T4 `; ^( f/ s 一方是国家重点工程,必须按期完工;一方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遗址,保护不容忽视。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这二者之间应该如何协调?铁路要通过泾川就必须破坏古城吗?
6 | I c- Q d4 M' q) H1 Q3 s- K2 g$ E. D2 b" }1 e$ x
6月10日,记者在已遭施工破坏的古城遗址上看到,建设方虽已迫于压力停工,古城墙上挖掘机作业的痕迹犹存,断壁残垣分外醒目;当地文保部门力图阻挡机械进入现场施工而布下的一排排石块,在已坍塌的城墙面前看上去更像是螳臂当车。( Q+ E2 }; C* c# k0 w( Z) S U
! ], ?" @2 \+ A! k* C 据介绍,这里在建的西安至平凉铁路,是一条重要的西部运输大通道,也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项目。
|" x! Q& y, X% n- C
8 t& l5 b U# ^3 G 多次要求停工无效,文保部门值班“守城”
1 C$ A/ q W! h7 D: I) K2 ]' A! @5 w7 o8 `. i' z
泾州古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北,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泾州古城从商周时代开始繁荣,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明朝成化年间,暴雨引发山洪,将泾州古城冲毁,遗址保留至今。
6 b v* z3 n- }. c
$ W! t9 ]2 @0 _( R \8 i 据介绍,铁路横穿泾州古城,从兰家山至水泉寺段约2.6公里。在泾川县水泉寺段,记者看到了泾州古城西城墙的遗址,这座高约18米左右的城墙由于铁路修建被“拦腰掐断”。
% P5 X7 d0 {* g
3 @" Y, Y$ |, v: D" y 而“穿城而过”的西平铁路,2008年7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同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西平铁路将连通宝(鸡)中(卫)铁路和在建的天(水)平(凉)铁路,把西安、宝鸡、天水、平凉等市连接起来,形成我国西部经济版图中重要的铁路运输骨架网。4 q8 v8 \* d1 t9 H/ Z+ r: k& V
- \4 r* H$ _' t, K3 N) ^& X G 在遗址破坏现场,记者看到,这里张贴着各种政府文件的喷绘版,悬挂着各种针锋相对的标语条幅。其中一张泾川县文体广电局关于泾州古城遗址保护的“值班表”尤为醒目,表上详细列出了值班负责人及轮流值班人员的姓名和电话。
, w5 E" J( J% R. {" O
/ z" X5 t$ q! L0 A" p' V( p8 q$ n0 K 泾川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刘鑫建说,因施工对遗址造成严重破坏,泾川县文体广电局曾于今年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给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项目部发出紧急停工通知,但都被施工方无视。于是,泾川县文体广电局便轮流值班保卫古城,建设方这才不得不停止施工。- j* {+ i1 }2 f- N8 {
4 t, A) \, Z# p
甘肃省泾川县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魏海峰介绍,2009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以(2009)902号函件形式,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的建设方案批复甘肃省文物局:“两条线路(南线、北线)均通过文物保护范围,特别是北线直接穿越古城内城,破坏了部分城墙”,建议铁路线路选址进一步优化,移出古城范围。
( d0 |! ^. ]7 k3 T g# z
1 ]# h3 O9 |: U 今年3月12日,国家文物局以(2012)138号函再次批复,要求将该项目移出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8 x3 Z- w3 F1 B
' R. @) o; f! u. r( o! y5 Y7 o
建设方称“不知情”,重新调整方案有难度
- G" r6 \/ q( x6 S# B5 U5 ^2 R* a7 O
对国家文物局的明确批复,中铁一局西平铁路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毫不知情”。他表示,泾川段开建以来,甘肃省、市工作组先后10余次现场办公、指导工作,没有人提出项目建设破坏了文物遗址的事情。; z7 y# ^- h( C3 ~' X9 D
7 d8 O; M- x% Z C: g% R6 y “泾川县文体广电局第一次发的通知送到了我部下属的第三项目部,没有送到指挥部。第二次发来后,工作人员开始阻挡施工,我们才了解。”李杰说。
C, j( _, ^8 b- o, |) l8 {% O6 F# L3 I% i( l0 p( X+ ` J
而魏海峰则认为,“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挖出10余座古墓,挖出后铁路施工单位迅速掩埋。其实他们清楚,频频挖出古墓葬和文物,意味着这个区域并不是他们所说的一般的黄土地带。”* j2 w$ g5 m# i6 u7 q* z! O
# P3 |- |6 H) `5 O6 m1 h
李杰还表示,“西平铁路是国家重点项目,泾川县文体广电局没有权力发来停工通知。上级单位到目前为止没有告知改线重修。我们只是施工单位,上级单位给什么样的方案,我们就将路修到哪里。”
7 k+ h* W' C o/ W! N8 n: k( D
a2 I# v# `" z0 Q2 E* ~4 L' ? 李杰最后表示,西平铁路泾川段项目已修建54.56公里,投入3亿元左右。“国家文物局第一次提出西平铁路建设不能穿越泾州古城的函件是2009年12月,而西平铁路之前早就正式开工,前期已投入巨额资金,重新调整设计方案不现实。”李杰间接承认了对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知情”。
" V! a- u8 q8 _" M: F0 g3 \' ~& ]6 Q# b9 F* q( l5 E1 O8 U
多单位协商上报,寻求两全之路
+ G* y, [( W) a% I4 R3 g" \$ Z
/ y7 d) K6 [# ~- v/ @3 a 在遗址破坏现场,记者看到,就在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贴出的两个文件旁边,西平铁路泾川段施工方也贴出一张甘肃省文物局2006年12月印发的函。这份六年前的函中说,原则同意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
9 U. ~$ l" p( f( {; }" v3 \6 X1 r9 ^
% B4 e, }% O$ S- W: \# W/ L 对此,甘肃省文物局近日发文解释称:“2006年同意西平铁路在考古勘探等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后可以通过泾州古城,但考古因故并未进行。200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牵扯到工程建设的审批权限收归国家文物局,对古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后,西平铁路提出了建设方案,但国家文物局审核后未能通过。2010年,省文物局召开有关方面会议,要求西平铁路重新编制建设方案上报,但又一次未能通过国家文物局同意。”1 W+ P- B8 \4 Y6 n& K
# X' s8 p3 T: g$ y" o" m
甘肃省文物局同时要求,泾川县政府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未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不得进行施工。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表示,当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相冲突时,县政府相关部门就要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我们也曾经拿出了‘隧道通过’、‘下沉式’等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护泾川文物遗址,由于各种原因未果。”
- G! f9 I. y) @! |6 F& x; I
0 O! Q6 ?. ]6 }% x 记者多方了解获悉:该施工段停工后,经过多家单位协商,决定各自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 ?- w. h* m2 Q+ J
: U" v- O6 m# e+ l$ G: {& I$ G 6月7日,泾川县就此向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公室及平凉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请求协调国家、甘肃省文物部门及西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勘探,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3 k" ^! i2 X. a
* M# Q( P6 x4 v$ M# U9 w! Q# s
目前,甘肃省重大项目督查小组已到达泾川县,对西平铁路建设问题进行调研,泾川县正积极与西平铁路公司进行沟通。铁路究竟怎么“过”古城,记者将继续关注。" Y2 M4 ^+ o4 y. F/ x. m
+ }4 o2 L, L5 ~1 o"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