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将军
本帖最后由 阮礼军 于 2011-4-25 23:46 编辑阮汉清 (1913—1984)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毛坪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鄂东南指挥部第三医院所长,湘鄂赣军区卫生部卫生科科长、卫生部部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医务主任,第四支队军医处处长,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卫生部部长,师后方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华中军区卫生部第六后方医院院长,第三野战军十纵队卫生部部长,第八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卫生部部长,军委卫生部计划检查处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政治委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和我同宗的!通山还有两个阮姓将军,阮贤榜,阮帮和.都是现黄沙镇人。 阮成友,湖北红安人。中共党员。少将军衔。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中央警卫局政委。 本帖最后由 阮德良 于 2011-3-23 10:08 编辑
阮祥新,1956年1月25日出生,潢川县城关镇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3820部队参谋长,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少将军衔,高级工程师兼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 阮金秀,男,1936年生,原藉福建仙游。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从事药理学研究专长药物与毒物代谢。曾任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部长,授少将军衔。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等职。 本帖最后由 阮礼军 于 2011-4-25 23:45 编辑
阮志柏,男,汉族,1950年12月出生,安徽全椒县人。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1967年1月参加工作,1968年3月入伍。历任南京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解放军审计署审计长。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长期从事军事经济管理工作,曾受聘于全国军事企业会计学会南京分会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财务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南京军区会计(审计)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中将军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帖最后由 阮礼军 于 2011-4-25 23:45 编辑
阮炳黎,湖南隆回人,历任北京军医学院政委,总后政治部干部部部长,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军医进修学院政委,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委。2010年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2004年晋升少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七大代表。
本帖最后由 阮班稷 于 2011-4-8 22:12 编辑
阮汉清,男,汉族。1913年出生,原阮汉清,男,汉族。1913年出生,原名阮名燔,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毛坪燕头岩村人。生于贫苦农户,读私塾两年即辍学放牛种田。1927年鄂东南农民运动兴起,在其四伯阮贤桐(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带头成立了儿童团开展反封建、破迷信等活动。1930年7月参加红八军正式入伍。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转战湘鄂赣地区,先后任医兵、军医、所长兼政治指导员。1933年任湘鄂赣西北分区医院院长。翌年任湘鄂赣省军区卫生部卫生科长兼队长。1936年12月任湘鄂赣省军区卫生部长。他在历次反围剿斗争的极端艰苦环境中,多次安全转移大批伤病员,完成了战伤救治的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任抗日第一游击支队卫生队医务主任,1938年1月任新四军四支队军医署长,1941年任二师四旅卫生部长、1945年9月任淮南二师医院院长。在此期间,除完成繁重的医疗救治任务外,他对部队卫生医疗机构的组织建设、专业干部培养、技术训练等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11月任淮南军区卫生部第一副部长,1946年10月任华中军区第六后方重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47年5月任第三野战军十纵卫生部长,1949年8月任华东军政大学卫生部长。在淮南战斗和睢杞、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组织和实施了有效的卫勤保障,特别是在渡江战役中,刚就任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卫生部长兼党委书记,克服了时间紧、工作人员少,对下属情况不熟悉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第八兵团渡江战役卫勤保障工作,受到兵团政治委员袁仲贤的赞扬。
1950年2月任军委卫生部计划处处长。抗美援朝开始后,负责志愿军卫生机构配备,组织10万床位医院的抽调、配置以及全国各大行政区医疗队赴朝。1953年2月入朝任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组织建立“卫生列车”机构,运送伤病员,使回国伤病员在途中得到较好的治疗、护理和饮食供应,对战时卫生保障工作起了作用。1959年9月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分管临床教学和医疗,重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德养成,为维护军队医院在群众中的威信,作出了贡献。1965年5月调任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1970年7月又调任第二军医大学政治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7月离职休养。1984年6月9日在上海逝世。。生于贫苦农户,读私塾两年即辍学放牛种田。1927年鄂东南农民运动兴起,在其四伯阮贤桐(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带头成立了儿童团开展反封建、破迷信等活动。1930年7月参加红八军正式入伍。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转战湘鄂赣地区,先后任医兵、军医、所长兼政治指导员。1933年任湘鄂赣西北分区医院院长。翌年任湘鄂赣省军区卫生部卫生科长兼队长。1936年12月任湘鄂赣省军区卫生部长。他在历次反围剿斗争的极端艰苦环境中,多次安全转移大批伤病员,完成了战伤救治的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任抗日第一游击支队卫生队医务主任,1938年1月任新四军四支队军医署长,1941年任二师四旅卫生部长、1945年9月任淮南二师医院院长。在此期间,除完成繁重的医疗救治任务外,他对部队卫生医疗机构的组织建设、专业干部培养、技术训练等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11月任淮南军区卫生部第一副部长,1946年10月任华中军区第六后方重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47年5月任第三野战军十纵卫生部长,1949年8月任华东军政大学卫生部长。在淮南战斗和睢杞、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组织和实施了有效的卫勤保障,特别是在渡江战役中,刚就任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卫生部长兼党委书记,克服了时间紧、工作人员少,对下属情况不熟悉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第八兵团渡江战役卫勤保障工作,受到兵团政治委员袁仲贤的赞扬。
1950年2月任军委卫生部计划处处长。抗美援朝开始后,负责志愿军卫生机构配备,组织10万床位医院的抽调、配置以及全国各大行政区医疗队赴朝。1953年2月入朝任志愿军卫生部副部长。组织建立“卫生列车”机构,运送伤病员,使回国伤病员在途中得到较好的治疗、护理和饮食供应,对战时卫生保障工作起了作用。1959年9月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分管临床教学和医疗,重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德养成,为维护军队医院在群众中的威信,作出了贡献。1965年5月调任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1970年7月又调任第二军医大学政治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7月离职休养。1984年6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本帖最后由 阮礼军 于 2011-4-25 23:46 编辑
开国将军阮贤榜
阮贤榜(1909—)湖北省通山县黄沙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1928年12月中旬,阮贤榜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秋,阮贤榜调任为少共鄂城县委书记。阮当时非常向往参加红军,曾多次向党提出要求,但未获批准,他就在地方上安心地工作,动员广大的青年干部到红军中去。
1933年冬,阮贤榜调到少共道委担任组织部长。1934年初又调到北路指挥部负责青年工作,经常带领士兵,出生入死,打击敌人,屡建战功。1934年秋,又由北路指挥部政治部调回到道委机关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阮贤榜先后担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二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特派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支队十四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兼总书记,特务团营政治教导员,第二师四旅十二团政治处副主任,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三团政治委员、第四旅十二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阮贤榜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十二团政治委员、团长,第五师参谋长,无锡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苏南军区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
1955年,阮贤榜被授予少将军衔。同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现已经光荣离休。
{:1_14:}